索 引 号:000014349/2024-157597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
发文单位:德隆乡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2021年04月26日 |
标 题: 德政发〔2021〕18号 德隆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德隆乡产业扶贫风险防控 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文字号:德政发〔2021〕18号 |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6日 |
效力状态:有效 |
各村民委,乡直各有关部门:
《德隆乡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已经乡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隆乡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6日
德隆乡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林草局《关于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农规发〔2019〕21号)和那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那坡县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那政办通字〔2021〕18号)文件精神,为做好产业合作类项目风险评估、防范和应对,促进农业产业项目健康持续发展,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提升农业产业项目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产业兴旺。
二、建立产业扶贫风险防范机制
(一)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
1.评估对象和评估时间
(1)评估对象:参与产业合作经营类项目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2)评估时间:计划实施的项目要在项目立项前开展评估,已投产运营的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评估。
2.评估内容
(1)开展生产情况评估
主要评估品种引进是否适应当地资源生态条件,动植物疫病防控是否采取针对性措施,养殖业畜禽粪污是否开展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是否建立有效的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措施,是否建立技术团队或与有关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等。
(2)开展经营情况评估
主要评估带动主体是否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是否有畅通的原料收购渠道,是否建立相对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是否有效开展品牌创建和推介,是否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储藏、保鲜、烘干、物流等设施设备。
(3)开展带动能力评估
主要评估带动主体是否能够正常履行带动协议,是否建立有效的联贫带动机制,是否吸收群众就地务工,是否存在打着产业发展带动旗号违规牟利问题,是否存在不尊重市场规律搞收益强制分配问题等。
计划实施的项目只对(1)和(2)的内容进行评估,已投产运营的项目要对(1)、(2)、(3)进行全面评估。
3.评估主体的确定
(1)对投入有关财政资金达2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要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由项目所在村委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对项目是否实施开展评估,评估报告报备乡人民政府或负责项目县直部门。
(2)对投入有关财政资金达2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不含)以下的项目,由项目业主单位自行组织评估小组开展评估,评估报告报备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扶贫办。
(3)对投入有关财政资金达5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由业主单位牵头组织农业农村、扶贫办、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组成评估小组开展评估,500万元(含)以上1000万元(不含)以下的项目评估报告报备县农业农村、财政、扶贫办,10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不含)以下的项目由第三方开展评估并报告报备市农业农村、财政、扶贫办,50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由第三方开展评估并报告报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扶贫办。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评估发现存在风险,业主单位要以书面形式向带动主体预警,要求带动主体限期整改,督促带动主体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带动主体要主动加强风险管理,及时评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风险内控制度,每季度向业主单位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共同化解农业产业风险。
三、切实强化农业产业项目风险防范工作措施
(一)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主体责任,认真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工作,确保项目工作平稳过渡、有序推进。要加强对所辖项目的督促指导,找准农业产业项目风险点,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扎实推进农业产业项目风险防范工作,如遇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二)加强风险防范业务培训
要加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各类带动主体带领群众做好风险防范、实现致富的本领。加强群众教育培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注重风险防范总结宣传
要注重总结提炼农业产业风险防范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优秀范例,加强农业风险防范的宣传和交流,不断强化基层干部、带动主体、群众的风险意识,营造做好农业产业风险防范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防范农业产业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四)注重农业产业项目的长期培育
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基础性工作,做到产业选择不盲目跟风、产业发展不急功近利。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带动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